日本费尽心思也未能仿制中国此工艺!后却被国人主动奉送
| 招商动态 |2016-10-30
今天咱们来聊聊一种曾让中国人引以为傲的传统工艺,那就是宣纸。
宣纸是中国传统的古典书画用纸,是中国传统造纸工艺之一。由于宣纸有易于保存,经久不脆,不会褪色等特点,故有“纸寿千年”之誉。
宣纸的闻名始于唐代,唐书画评论家张彦远所著之《历代名画记》云:“好事家宜置宣纸百幅,用法蜡之,以备摹写。”这说明唐代已把宣纸用于书画了。另据《旧唐书》记载,天宝二年(743年),江西、四川、皖南、浙东都产纸进贡,而宣城郡纸尤为精美。
可见宣纸在当时已冠于各地。南唐后主李煜,曾亲自监制的“澄心堂”纸,就是宣纸中的珍品,它“肤如卵膜,坚洁如玉,细薄光润,冠于一时。”
宣纸为纸中极品,具有巨大的经济价值。外国人对宣纸的制造工艺垂涎已久。外国势力对窃取宣纸生产工艺的努力从未停止过。关于宣纸保密,有着许多故事。
第一个打宣纸主意的是英国人。
早在清光绪三年(公元1877年)受英国人控制的芜湖海关就派出情报人员到泾县打探宣纸的制作过程。
接着是日本人也开始打这门工艺的主意。
光绪九年(公元1883年),有一位日本人,曾化装潜入泾县探查宣纸制作技艺,回国后写成《清国制纸取调巡回日记》。
20世纪初,有一名名叫内山弥左当门的日本人,多次深入产纸地区,特别是泾县小岭,偷盗宣纸生产情报。回国后,于光绪32年(1906年)写了一篇名为《中国制纸法》的文章,刊登在《日本工业化学杂志》第九编第98号上。
1937年“七七”卢沟桥事变后,日本利用侵略中国的机会,多次派遣特务深入皖南,搜集了一些泾县的青檀树籽,运回日本精心种植,因气候、土质等条件不尽相同,所以,生长出来的檀皮质量低劣,用之制造不出高质量的宣纸,润墨性差。他们以为是日本的水生产不出和中国一样的宣纸,后来经过多次试验发现不是水的问题。
也就是说在战乱年代,外国人费劲了办法,甚至靠偷靠抢也未能窃取中国宣纸的制作方法,宣纸制作这门传统工艺,在当时就算是中国人独有的“黑科技”。
但是现在,日本所产的宣纸已经在国际交易市场上占据了最大的份额,那么日本人是怎么获得此传统工艺的制作方法呢?
“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连日本人自己都没想到,后来他们轻易的就获得了此中国此“黑科技”的制作方法。
改革开放后,各地兴起了招商引资和外企合作的高潮,很多日本人士也纷纷到中国投资合作,对于日本人提出的合作或“技术交流”等要求,当时国人那是争先恐后的答应。
于是日本人觉得机会来了,又再度将目光投向了宣纸制作工艺。
改革开放初期,一批蓄谋已久的日本人,打着“技术交流”的招牌,来到安徽宣州泾县,要求参观考察宣纸制造全过程,遭到我方拒绝。不久后这群人又得知浙江某县一家宣纸制造厂就是在泾县造纸厂全力扶持下建成投产的。
于是,他们立即前往浙江某县进行友好“考察”。厂里的领导一见外宾找上门来进行“技术交流”,喜不自持待为上宾,欣然同意日本人参观考察宣纸制造过程。这个厂的领导不仅向日本人详细讲解,而且还任由他们拍照、录像,甚至连属于绝密配方的碱水浓度也和盘托出。临别时似乎还怕人家没有掌握好要领,居然还将檀树皮、长稻草浆、杨藤等原料样品相赠。
就这样,中国的宣纸工艺就被日本人所破解了,并开始大量投产,也并没有和浙江某县那工厂合作,现在日本所生产的宣纸,已基本上占据了国际上大部分的市场份额。